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县城防洪达标治理暨防御工程体系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相关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县城防洪治理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进防洪达标治理和防御工程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运行。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县(区)分管领导、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项目参建单位代表。刚才,太白县汇报了县城防洪治理达标情况,榆林、延安、安康及参建单位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全面、很到位,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都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效,认清形势,增强防洪达标治理与工程体系建设的紧迫感
(一)回顾过往,我市防洪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县城防洪达标治理和防御工程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安全工程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x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防洪治理资金达35亿元 ……略…… 防洪规划》,科学确定各县(区)防洪标准和建设目标,合理布局防洪工程设施。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因素,实现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在区的规划中,将防洪工程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打造集防洪、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滨水生态长廊,既提升了防洪能力,又改善了城市环境。
二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各县(区)要加快推进防洪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建立项目前期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对重点项目,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确保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例如,县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通过组建专班,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提前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工程建设,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一是推进县城防洪达标工程建设。按照“一县一策”原则,制定县城防洪达标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重点推进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排涝设施建设等工程,确保2027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城防洪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例如,县计划投入5亿元,对河县城段进行综合整治,包括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新建排涝泵站等,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理。对全市病险水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制定除险加固计划。加快推进X水库、X水库等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水库运行管理,完善水库调度方案,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确保水库安全度汛。例如,X水库通过除险加固,消除了大坝渗漏等安全隐患,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优化了水库调度方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洪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设智慧防洪系统。整合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防洪信息平台,实现对雨情、水情、工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洪水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为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X市智慧防洪信息平台建成后,能够实时监测全市主要河道和水库的水位、流量等数据,提前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为防洪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是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在防洪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例如,在堤防加固工程中,采用新型防渗材料和加固技术,提高堤防的防渗性能和稳定性;在排涝设施建设中,应用智能排水设备,实现排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
(四)加强灾害防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县(区)要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各部门职责。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例如,X县每年组织开展防洪应急演练,模拟洪水灾害场景,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加强防洪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物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资的动态管理和调配。同时,加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配备先进设备,提高应急抢险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洪应急救援,组建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洪救灾的良好局面。
三、压实责任,强化保障,确保防洪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区)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防洪达标治理和防御工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进行包抓,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水利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和行业管理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项目审批和资金争取;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和协调指挥。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