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们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情况。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社区居委会紧紧围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聚焦居民需求,破解治理难题,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夯实组织根基,筑牢社区发展“桥头堡”
组织建设是社区工作的核心骨架,只有根基扎实,社区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始终把强化组织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让组织成为引领社区发展的“主心骨”,让居委会成为联系群众的“主阵地”。
(一)建强支部班子,发挥“领头雁”作用
支部班子是社区组织的“火车头”,班子强则工作强。我们坚持把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同志选进支部班子,通过明确职责、强化担当,让班子成员成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领头雁”。严格选人标准,精选班子成员。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从退休员、在职员、居民代表中选拔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进入支部班子,确保班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加强能力培训,提升履职水平。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参加政策理论学、业务技能培训、先进社区观摩等活动,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的素养、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让他们既能吃透上级精神,又能结合社区实际开展工作。健全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建立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提醒,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员管理,激活“红细胞”动能
员是社区组织的“红细胞”,员作用发挥得好,社区组织就有活力。我们通过规范员管理,引导员在社区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让员成为服务群众的“排头兵”。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员意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 ……略…… 关注特殊_,送上“贴心式”关怀
特殊_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特殊_关爱帮扶机制,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贴心式”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建立信息档案,精准掌握情况。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低保对象等特殊_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定期更新信息,精准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提供依据。开展上门服务,解决实际困难。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特殊_,为他们提供打扫卫生、代购物品、代缴费用等生活照料服务;协调医疗机构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体检、健康咨询、送药等医疗保健服务。组织关爱活动,给予精神慰藉。在节假日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特殊_送上慰问品和节日祝福;组织志愿者与困境儿童、孤寡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谈心聊天、陪伴游玩等方式,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三)畅通诉求渠道,搭建“互动式”平台
畅通居民诉求渠道是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居民难题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搭建多元化的“互动式”平台,让居民有地方说话、有渠道反映问题,及时回应居民关切。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方便居民反映问题。在社区公共区域设立意见箱,公布热线电话,让居民可以随时通过意见箱、电话等方式反映诉求和建议。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反馈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召开居民议事会和听证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定期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员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等参加,就社区重大事项、民生问题等进行讨论和协商,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居民互动交流。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工作动态、政策信息、便民服务等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居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诉求,及时回应居民的关切,增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四)开展志愿活动,汇聚“互助式”力量
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我们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式”社区氛围。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壮大志愿力量。整合社区员、退休人员、大学生、在职职工等各类人员资源,组建环境卫生、扶贫济困、文化体育、法律咨询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为开展志愿活动提供人员保障。开展特色志愿活动,满足居民需求。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活动。比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开展“义务家教”志愿服务活动,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开展“法律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志愿者可以凭积分兑换相应的服务或物品;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氛围,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狠抓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园”
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我们多措并举加强环境治理,努力为居民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社区环境,让社区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园”。
(一)整治环境卫生,擦亮“社区脸面”
环境卫生是社区的“脸面”,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形象。我们通过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消除卫生死角,让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定期开展清扫,清除卫生死角。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保洁人员定期对社区公共区域、楼道、绿化带、垃圾桶周边等进行全面清扫,及时清除垃圾、杂物、油污等,确保社区环境整洁有序。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处理问题。安排专人负责环境卫生日常巡查,对发现的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排、宠物粪便未清理等问题,及时进行劝导和处理;对拒不配合的,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落实责任分工,确保任务到人。将社区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划分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管理制度,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绿化养护,扮靓“社区容颜”
社区绿化是社区环境的“绿色名片”,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提升社区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我们通过加强绿化养护管理,让社区绿树成荫、花草飘香。定期修剪补种,保持绿化美观。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社区内的树木、花草进行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及时补种枯萎的苗木和花草,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形态美观。加强绿化保护,防止破坏行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宣传绿化保护知识,提高居民的绿化保护意识;加强对绿化区域的巡查,及时制止和处理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化的行为。打造特色景观,提升绿化品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绿化景观,比如在社区入口处设置花坛、在休闲广场周边种植景观树等,让社区绿化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提升社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三)规范停车管理,疏通“社区脉络”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社区的交通秩序和居民的出行安全。我们通过规范停车管理,努力解决停车难题,疏通“社区脉络”。合理规划停车位,增加停车容量。对社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增设停车位,充分利用闲置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生态停车场等,增加社区停车容量。加强停车引导,规范停车秩序。安排专人负责停车引导和管理,引导居民有序停放车辆,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在社区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规范车辆行驶和停放行为。推行智能管理,提高停车效率。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车牌识别、智能缴费等功能,实现停车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停车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监控车位使用情况,为居民提供车位查询、预约等服务。
(四)推进垃圾分类,养成“社区惯”
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完善设施、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惯,让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分类知识。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和标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率。完善分类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在社区内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并在垃圾桶上张贴醒目的分类标识;定期对垃圾桶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投放点的整洁卫生。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分类实效。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的居民进行劝导和教育;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对分类准确、积极参与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四、繁荣社区文化,奏响文明和谐“交响曲”
文化是社区的灵魂,丰富的文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