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全市深化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会议讲话 >

全市深化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的部署要求,聚焦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加快推动我市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区县代表、医疗机构负责人、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以及企业代表等。刚才,[具体部门]、[具体地区]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的重大意义

  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日益深入,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从全球范围看,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投入,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例如,美国在人工智能医疗、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极大提升了医疗效率和精准度;欧盟则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物材料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布局,先行 ……略…… 要继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强化创新资源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要突出大健康产业特色,加强与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壮大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等产业;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要依托同济、协和等知名医院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医学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完善产业链条,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竞争力。

  (二)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

  大力推动_机制创新,打破学科、部门、机构之间的壁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承担项目、人才双向流动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企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科研经费、实验场地和应用场景,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医疗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对接活动,促进临床需求与技术研发的精准匹配。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评估、交易、融资等一站式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工交叉融合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医工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引领产业发展。例如,[具体龙头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要支持其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打造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提高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技术攻关,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开展的研发活动,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例如,对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按照规定给予加计扣除;对企业承担的重大科技项目,给予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开发开放应用场景,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试点,为医工交叉创新成果提供应用平台。例如,在部分医院设立医工交叉创新示范病房,对新型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等进行临床验证和推广应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医工交叉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科技企业上市辅导等业务。设立医工交叉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医工交叉领域的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侵权成本,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完善人才服务、技术服务、中介服务等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例如,建立人才公寓、人才服务中心等,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科技经纪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强化保障,确保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工作落地见效

  (一)强化统筹协调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例如,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医工交叉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经信部门要推动医工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卫健部门要组织医疗机构参与医工交叉创新,提供临床需求和应用场景;教育部门要加强医工交叉人才培养,优化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各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工作在本地区落地落实。

  (二)加强政策保障

  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纳入全市“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对医工交叉领域的资金投入,设立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