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关于企业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关于企业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县域营商环境现状,精准识别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2025年5月至7月,XX县人民办公室牵头,联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统计局、科工局等12个部门,组织开展“XX县2025年度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全县范围内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等领域企业,共发放问卷20xx份,回收有效问卷1927份,有效回收率96.35%。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企业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企业主体、科学严谨”原则,聚焦“设计—发放—回收—分析”全流程_,通过多部门协同、多渠道覆盖、多维度验证,切实保障问卷结果客观反映企业真实诉求。

  (一)问卷设计

  为避免“自说自话”“闭门造车”,问卷设计阶段采取“部门提需求、企业提问题、专家提建议”三方联动模式。首先,由县营商环境建设局梳理近三年12345服务便民热线、企业投诉平台、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等渠道收集的问题,形成涵盖服务、要素保障、市场环境、法治建设等4大领域的87项初始指标;,选取50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重点围绕“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服务、合同执行”等高频事项补充具体问题,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否存在重复提交材料”“普惠金融产品是否覆盖中小微企业需求”等;最后,邀请省社科院营商环境研 ……略…… 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企业普遍反映“审批时限从过去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相关指标在全省县级层面排名较上年提升8位。某建材企业负责人在问卷中留言:“现在办施工许可,很多材料不用重复提交,窗口工作人员还会主动提醒缺什么,比以前省心多了!”

  (二)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加大,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79.1%的企业表示“了解或享受过”本县出台的减税降费、稳岗补贴、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两项政策的知晓率和兑现率均超过90%;63.4%的企业认为“政策宣传方式”有待改进,但“政策兑现流程”满意度达81.6%,较202x年提高12个百分点。县科工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累计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2亿元,惠及企业480余家,其中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的资金占比达65%,企业普遍反映“不用跑部门、不用交材料,资金直接到账”。

  (三)市场监管规范性增强,企业信心逐步提振

  85.3%的企业对“市场监管公平性”表示认可,认为“检查频次合理、标准统一”;72.6%的企业反映“涉企收费”透明规范,未遇到“乱罚款、乱摊派”问题;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对“柔性”举措满意度较高,91.2%的个体工商户表示“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政策有效减轻了经营压力。县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开展随机抽查1200余次,其中联合抽查占比达45%,较202x年提高20个百分点,企业对效率的评价从“一般”提升至“较好”。

  三、突出问题

  尽管总体成效显著,但问卷结果也反映出我县营商环境仍存在“局部优化、整体不均”“显性问题解决、隐性障碍犹存”等问题,部分领域矛盾较为突出,需重点关注。

  (一)服务“最后一公里”仍有堵点,跨部门协同效率待提升

  1.审批流程“碎片化”问题突出。32.7%的企业反映“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仍存在“材料重复提交”“部门要求不一致”现象,例如某制造企业在办理“规划许可”和“消防验收”时,被要求分别提供同一场地的测绘报告,且两家单位的测绘标准存在细微差异,导致企业额外支出费用5000余元;28.4%的企业表示“不动产登记”环节仍需“多次跑腿”,主要问题集中在“历史遗留问题房产证办理”“抵押注销登记材料要求复杂”等方面。

  2.政策兑现“中梗阻”尚未根除。19.3%的企业反映“部分惠企政策申报条件模糊”,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研发投入占比”的统计口径不明确,企业需反复咨询主管部门;15.6%的企业反映“政策兑现周期过长”,个别补贴项目从申报到到账需2个月以上,对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造成压力;还有12.8%的企业表示“政策宣传覆盖不全”,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通过“熟人介绍”或“上门咨询”获取政策信息,线上平台利用率较低。

  3.数字化服务“能用但不够好用”。尽管“服务网”注册率达95%,但41.2%的企业反映“部分功能模块操作复杂”,例如“电子证照调用”需多次跳转页面,“申报材料模板下载”入口隐蔽;27.5%的企业遇到过“系统卡顿、数据丢失”问题,特别是在申报高峰期(如季度税收申报、年度社保汇缴),影响办事效率。

  (二)要素保障“供给不足”与“配置不优”并存,企业发展约束凸显

  1.用地难、用能贵问题仍未缓解。45.6%的制造业企业反映“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特别是新落地项目和技改扩产项目,需等待1年以上才能获得用地审批;38.2%的企业表示“用电成本高”,大工业用电价格较周边县(市)高出0.08元/度,且峰谷电价分时政策执行不够灵活,对连续生产企业造成负担;18.7%的企业反映“物流运输成本高”,县域内缺乏大型物流园区,货物进出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综合物流成本占企业营收的8%-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2.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集中于中小微企业。67.3%的中小微企业表示“贷款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抵押物不足”“信用评级低”;42.1%的企业反映“贷款利率偏高”,即便是政策性银行贷款,综合利率仍在5%以上,且审批流程需15个工作日以上;值得注意的是,15.4%的企业曾尝试通过“民间借贷”解决资金问题,年利率高达12%-15%,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3.人才缺、技术弱制约创新升级。71.8%的科技型企业反映“高端人才招引难”,主要原因是县域生活配套不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短缺)、薪资水平低于周边发达地区;56.3%的企业表示“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另一方面是“产学研合作渠道不畅”,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实质性技术转化项目较少。

  (三)市场环境“公平性”与“透明度”需强化,企业权益保护待加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