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关于稳住农业基本盘、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上半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成效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系统安排下半年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精准施策,推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质量增长态势,为夯实我市农业发展根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提供有力保障。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业务科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同志、农业农村局局长和投资工作具体负责人,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金融监管局等相关市直部门分管负责人,以及全市20家重点农业企业(含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代表。刚才,市农业农村局汇报了全市上半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X县、X区分别介绍了当地项目谋划推进的典型经验,X镇就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实践做法作了交流发言,几家单位的发言既客观总结了成绩,也坦诚剖析了问题,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我都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认真学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抓好消化吸收和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全市上下始终把扩大一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压舱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抓产业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为支撑,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上半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投资增速领跑全省,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还在全省16个地市中位列第3位,这一增速是近五年来同期的最高值,也是我市农业投资工作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前三的好成绩。从总量来看,上半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8.6亿元,占全年104亿元目标任务的56.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预期目标,其中X县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年度任务的58.1%;区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年度任务的54.4%;区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1 ……略…… 项目,由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8亿元,建设了1000亩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采用先进的水质净化技术,实现了水产养殖的“零污染、高产出”,预计年产优质水产品1.2万吨,年产值可达8亿元,还带动了当地200多名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增收。

  (四)推进机制不断健全,项目建设进度得到有效保障

  为确保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项目推进机制,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一是“清单化管理”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清单》,将130个项目分解到各县(区)、各相关部门,明确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按图推进”,每月更新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建设“心中有数、手中有策”。二是“常态化调度”机制。建立了“市级每月调度、县级每周调度、乡镇每日巡查”的三级调度机制,市级层面由分管领导每月召开调度会,听取各县(区)、各部门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县级层面由县(区)分管领导每周召开推进会,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加快建设进度;乡镇层面安排专人每日巡查项目现场,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具体问题。上半年,市级层面共召开调度会6次,协调解决土地报批、资金拨付、手续办理等问题32个,县级层面召开推进会28次,解决问题86个,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三是“全过程服务”机制。我们推行“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从前期谋划、手续办理到后期运营的全过程服务。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了项目服务专班,安排专人对接重点项目,协助项目单位办理立项、规划、用地、环评等手续,上半年共为48个亿元以上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平均缩短项目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以上。比如X县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原本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审批手续,在服务专班的协助下,仅用45天就全部办理完毕,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四是“督导考核”机制。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纳入各县(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资金分配挂钩。同时,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督查室成立了专项督导组,每季度对各县(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对进展缓慢的项目下发督办函,上半年共下发督办函12份,督促15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了全市项目建设整体有序推进。

  二、正视问题,深刻剖析当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短板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与的要求相比,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市的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全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实现,甚至制约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一)项目储备深度不够,新赛道项目占比偏低

  虽然上半年我们谋划了13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但从整体来看,项目储备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在农业新赛道领域,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一方面,项目储备“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县(区)在项目谋划过程中,存在“凑数量、赶进度”的情况,对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带动效应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一些项目虽然纳入了项目库,但因前期论证不充分,迟迟无法开工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全市130个项目中,仍有18个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未按计划开工,占比13.8%,其中X县有5个项目、区有4个项目,主要原因就是前期论证不充分,存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赛道项目占比偏低,难以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当前,绿色种养循环、预制菜产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智慧农业等新赛道已成为农业投资的热点,但我市在这些领域的项目储备还比较薄弱。上半年,全市新赛道项目仅28个,占项目总数的2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其中预制菜产业项目仅8个,总投资25.3亿元,占新赛道项目总投资的36.9%;绿色种养循环项目10个,总投资18.6亿元,占比27.1%;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链项目6个,总投资15.2亿元,占比22.2%;智慧农业项目4个,总投资9.4亿元,占比13.7%。与市(新赛道项目占比35.2%)、X市(新赛道项目占比32.8%)等先进地市相比,我市新赛道项目不仅数量少,而且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也偏小,平均每个新赛道项目投资2.45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亿元,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比如在预制菜产业领域,X市已谋划预制菜项目23个,总投资120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5.22亿元,而我市8个预制菜项目平均投资仅3.16亿元,差距明显。

  (二)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建设进度滞后于计划

  虽然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进度较好,但仍有部分项目推进缓慢,建设进度滞后于计划,影响了全市投资目标的实现。从项目类型来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智慧农业项目推进相对较慢,上半年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5.2%,智慧农业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42.3%,均低于全市平均进度(56.2%)。从县(区)来看,县和区部分项目进度滞后较为明显,县有6个项目进度低于计划20个百分点以上,区有5个项目进度低于计划20个百分点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地要素保障不到位。部分项目因土地报批手续繁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等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开工或开工后无法正常推进。比如区的智慧农业园区项目,原本计划今年3月开工,但因涉及150亩耕地的占补平衡指标未落实,直到5月中旬才完成土地报批手续,开工时间推迟了2个多月,目前仅完成投资的35%,低于计划进度25个百分点。二是资金拨付进度较慢。虽然上半年全市财政资金拨付率达到92.3%,但仍有部分县(区)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的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比如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级财政已拨付资金1.2亿元,但该县因财政资金调度问题,仅向项目施工单位拨付了0.8亿元,资金拨付率仅66.7%,导致项目部分标段因资金不足而停工。三是施工组织管理不善。部分项目施工单位存在“重中标、轻建设”的情况,施工队伍力量不足、施工设备配备不全、现场管理混乱,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比如X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施工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设备,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仅20人,远低于合同约定的50人,导致项目建设进度滞后计划30个百分点以上,预计无法按时竣工。

  (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资金存在“趴账”现象

  虽然我们统筹整合了各类资金用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但从资金使用情况来看,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不高,存在“趴账”现象,没有充分发挥资金的撬动作用。一是部分项目资金闲置。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已拨付到项目单位的财政资金中,仍有1.8亿元未使用,占已拨付资金的15.2%,其中X县有0.6亿元、区有0.5亿元、区有0.4亿元、县有0.3亿元。这些资金闲置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开工后又因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调整等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及时使用。比如县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财政资金已拨付1.2亿元,但因项目设计方案调整,需要重新进行环评和施工图设计,导致资金闲置了3个多月,直到6月底才开始使用。二是资金使用碎片化。部分县(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撒胡椒面”的情况,将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向多个小项目,导致每个项目都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金使用效益大打折扣。比如区上半年将2.5亿元财政资金投向了12个小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仅2083万元,其中有5个项目投资不足1000万元,这些项目大多是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农村道路硬化等,虽然能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但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也难以带动产业发展。三是金融资金对接不畅。虽然我们积极争取了政策性金融支持,但部分项目单位因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方案不合理等原因,难以获得金融资金支持。据调查,上半年全市有32个农业项目因融资问题影响了建设进度,其中21个项目因缺乏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贷款,7个项目因信用等级低导致贷款审批未通过,4个项目因融资方案不合理被银行驳回。比如县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项目单位因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物,虽然多次与银行对接,但始终未能获得贷款支持,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达1.5亿元,目前仅完成投资的30%。

  (四)要素保障有待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推进,需要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协同保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部分要素保障还存在短板,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也不够健全,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率。一是土地保障压力较大。随着农业项目数量的增加,土地需求不断增长,但我市耕地保护任务重、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尤其是农业项目大多需要在农村地区选址,涉及的土地性质复杂,报批手续繁琐,土地保障压力日益增大。上半年,全市农业项目共需要建设用地指标3200亩,但仅落实2500亩,缺口700亩,其中X县缺口220亩、X区缺口180亩、区缺口150亩、县缺口150亩,部分项目因土地指标不足而无法开工建设。二是人才技术支撑不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尤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