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在全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关于"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2025年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更有温度的城市生活场景"要求,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分析当前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便民生活圈建设从"试点探索"向"全域覆盖"提质升级。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深耕基层实践,在厚植民生底色中夯实便民根基

  自202x年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累计建成试点生活圈32个,覆盖居民小区412个、服务人口超120万人,初步形成"便利消费+品质生活+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民生需求响应更精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方式,累计收集居民需求清单2.3万条,针对性补建菜市场、便利店、养老驿站 ……略…… 等_需求关注不够,老年用品店、儿童托管点覆盖率分别仅为62%、58%。

  二是运营管理存在"重建轻管"。个别地方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服务"现象,比如XX街道XX生活圈虽新建了20xx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但因缺乏专业运营团队,部分功能室长期闲置;还有的商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挂牌应付"现象,12345热线近期接到"便民药店未按承诺延长营业时间""维修点收费不透明"等投诉17件,反映出长效监管机制还需完善。

  三是协同联动存在"各自为战"。部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充分,比如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部门在商户审批、占道经营整治中衔接不畅,导致XX路便民生活圈因停车位划线矛盾引发纠纷;还有街道与社区、物业之间权责边界不清,个别社区将"便民生活圈"简单等同于"环境卫生整治",未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三、聚力系统推进,在提质增效中打造品质样板

  2025年是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提质增效年"。我们要深入贯彻《XX市2025年城市微更新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便民生活圈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五个优化",确保年底前实现建成区生活圈覆盖率80%、居民满意度90%以上的目标。

  (一)优化需求对接机制,让服务更"对味"

  坚持"先调研、后建设",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

  一是开展"敲门行动"。由街道工委牵头,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组成"需求调研队",逐栋楼、逐单元走访居民,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新就业_等特殊人群需求,建立"一人一档、一圈一策"需求台账。9月底前,各区要完成首轮全覆盖走访,10月中旬前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二是创新"点单模式"。推广"线上+线下"双轨点单,线上通过"XX市民服务"小程序开设"便民生活圈点单"专区,线下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便民需求信箱",每月汇总分析群众高频需求,动态调整业态布局。XX区要先行先试,11月底前推出"需求热力图",直观展示各区域需求强度。

  (二)优化业态资源配置,让功能更"齐全"

  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推动业态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升级。

  一是强化"基础业态"兜底。严格落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指导目录》,重点保障菜市场、便利店、早餐铺、养老驿站、儿童活动空间等10类基础业态全覆盖。对已建成的生活圈,10月底前开展"业态清零"行动,确保基础业态缺失率低于5%;对新规划的生活圈,要将基础业态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实行"交地即交业态清单"。

  二是培育"特色业态"赋能。鼓励发展"本土老字号""非遗工坊""社区工坊"等特色业态,在XX路、XX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试点"便民生活圈+文化体验"模式,年内培育10个"有故事、有温度"的特色网点。支持商户开发"便民+服务"组合产品,比如便利店提供快递代收、打印复印,早餐铺兼营社区团购,推动"小门店"发挥"大作用"。

  (三)优化运营管理模式,让活力更"持久"

  坚持"搭台、市场唱戏、居民参与",破解"重建轻管"难题。

  一是引入专业运营主体。推广"社区股份合作社+专业运营商"合作模式,由社区成立便民服务公司,负责统筹资源、对接商户;引入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商负责具体运营,通过"保底收益+绩效分成"激发双方积极性。XX街道XX生活圈已与XX物业签订合作协议,年内将实现"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运营成本降低20%。

  二是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红黑榜"制度,每月公示服务质量好、居民满意度高的商户,对违规经营、群众投诉多的商户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