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街道紧抓“津津乐道·乐享非遗”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契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立足资源禀赋,挖掘特色优势,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绘就了生态美丽、产业繁荣、乡村善治新画卷。
一、以生态起步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勾勒绿色宜居“轮廓”
一是坚持生态先行,合理规划片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规划“一核、两带、三区、多点”空间结构总体布局。高标准 ……略…… 5200余处,全部整改到位。
二、以产业带动推进“土特产”消费升温,填实兴旺宜业“底色”
一是优势产业做标杆,打好非遗赋能“特色牌”。丰富“非遗”内涵、拓展“非遗”外延,整合街道非遗资源,开发两河交汇“毛笔和澄泥砚”套装、东昌铜铸雕刻“初心”钟表、XX木版年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多款文创产品;依托电商传媒基地,带动非遗传承人及其从业者探索“非遗+直播”模式,传播弘扬非遗文化,拓宽非遗产品销售渠道,非遗手艺变身致富法宝,产业年销售额达到5000余万元,带动周边400余名村民就业创业。二是传统产业出亮点,打好农业种植“升级牌”。为解决粮食种植等传统农业附加值不高问题,利用上级衔接资金530万元,新建4000平方米粮仓厂房和3.5亩高标准温室大棚,同时提供亲子采摘、休闲参观等衍生服务,为周边8个村增加集体收入,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三是特色产业规模化,打好一村一品“示范牌”。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为契机,用好政策性金融产品,深入挖掘各村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本土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已打造陈化屯罗非鱼、王庄菌类、任双庙苹果、苏楼无公害韭菜等品牌,陈化屯罗非鱼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王庄菌类、苏楼韭菜等特色农产品累计为集体增收10余万元。
三、以治理夯基激活“办实事”民生动能,衬染善治和美“厚蕴”
一是“接地畅谈”问民需。打造居民会客厅、民生议事室、民生议事亭等协商议事平台,创新“党群夜话”等活动,党政班子成员利用晚上时间走进村庄,与群众围坐一起面对面交流,听取群众呼声,聆听民情民意,让群众自治有渠道、参与有平台。二是“数字赋能”解民忧。打造“集中受理、统一分拨、全程监督、分级联动、闭环运转”为一体的“党建引领数字治理平台”,通过“四排查两报告”、党群夜话、议事会恳谈会等六大渠道全面收集民情民意,完善“4+N”处置模式,让党员干部常跑腿、让信息平台多敲门、让广大群众真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