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汇集的高地,是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重要阵地。构建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亦是破解高校统战工作难题,切实增强统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一、提高统战工作政治站位,把握治理战略方向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和担当。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的政治敏锐性。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要牢固树立“统战工作无小事”的理念,纠正高校统战工作“无用论”“边缘化”等错误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切 ……略…… ,重点发挥好牵头引导作用,切实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发挥比较优势作用,互动联通。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方面的职能作用;宣传部门要多方联动,积极运用新媒体,形成多维度、全员参与的浓厚舆论氛围;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教师发展中心应切实推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统筹推进教师发展工作,以此形成共建齐抓共管的大统战工作新格局。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监管。将高校统战工作实绩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推动多元化考核模式的落地实施。尤其应将党外知识分子对统战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作为考核考评的重要环节,以考核考评促进履职尽责。强化对制度机制的监督考核,将督查问责落实到统战工作的全周期各环节。既要加强对各级党委主体责任的问责,也要注重对统战工作内容、程序等的监督,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过程_、全流程监督、全要素覆盖,切实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在监督检查中落实考核问责。
三、加强统战组织队伍建设,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一是选优配强统战干部队伍。统战干部的认知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统战工作开展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统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要勇于跳出熟人圈子,敢于和善于做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的新生代高知_、青年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的团结工作,扩大统战阵营。另一方面,加强统战干部能力培养。通过统战理论政策学习、工作培训,夯实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研讨交流、服务沟通,在实践中掌握统战工作的方法技巧,加强yq的监测与预警,以“有效摆渡”化解潜在的yq危机,增强政治引领和舆论宣传引导的工作本领。
二是抓好党外人士骨干队伍建设。将党外人士纳入统战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领头雁”和“蓄水池”的重要作用。要把大局意识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影响效果大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留学归国人员、港澳台侨同胞等纳入人才库,有意识地把一部分优秀人士留在党外培养,建立党外人士专家、党外知识分子数据库,按照组织掌握、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动态跟踪培养。此外,主动吸收吸纳新生代党外代表人士和网络“意见领袖”两类_,高度重视、适时引导,以增进政治认同和政治互信。
三是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是教育、管理、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直接接触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一线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熟悉情况、便于沟通、统一管理的先天优势,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高校统战工作要积极发挥好各院系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作用。既要明确基层分党委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依托院系抓好高校统战领域相关工作,主动建立与党外人士的沟通联系机制,又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选拔培养工作方面的优势作用,引导和鼓励党外人士参与学校事务管理。
四、创新统战方式方法,提升统战治理效能
一是“转型升级”工作载体。统战工作载体是统战工作目标和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媒介。高校统战工作要着力于载体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把握不同_的特点及规律,深入挖掘活动内涵,设计易于激发凝聚力的活动形式,找准聚同化异的切入点,强化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另一方面,丰富宣传载体,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