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我镇农村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其中的员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加强和改进对农村流动员的教育管理,让每一位流动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永葆先进性,是新时期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201x年12月,X街道办事处与2个城郊镇合并后设立X镇。202x年4月,按照全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安排,X镇由原来25个村、10个社区,调整为10个村,5个社区,共有支部59个,员2452人,其中农村员1189名。近来年,随着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其中流动员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全镇农村流动员623名,占农村员总数52.39%。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轨迹不固定。部分员外出前不向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 ……略…… 管的思想,导致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轻视或忽视流动员教育管理的倾向。有的流出地组织认为外出员是“嫁出门的女”,不必管;有的流入地组织觉得外来员是“借店歇脚”,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收其组织关系,就有可能涉及到劳保、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何必自找麻烦,干脆不管。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组织对持《流动员活动证》或《员证明信》的流入员拒之门外,不让他们参加当地的组织生活,造成一部分流动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的活动无处去,想及时交纳费无人收,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的“四无”现象。
(二)性观念不强。部分外出流动的农村员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组织报告;有的“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组织生活,也不向原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出现了“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还有的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不愿暴露员身份,把自己置于组织之外,拒绝组织监督,成为“隐性员”、“口袋员”或“档案员”。
(三)教育管理不力。一些基层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员学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个别基层组织没有向外出员发放《流动员活动证》或开具《员证明信》,还有的基层组织对《流动员活动证》没有进行认真的查验,造成《流动员活动证》制度落实难。有的地方虽然有员,但处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建立组织,的工作覆盖面不宽,出现了“组织找不到员、员找不到组织”的情况。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对农村外出流动员教育管理中的误区和盲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员,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管好他们,用好他们,不仅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而且有利于带动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带”作用的充分发挥。切实增强对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以及对外出务工经商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难情绪。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实际盲区,把外出务工经商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建立责任制,定期研究,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外出务工经商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激活的每一个细胞。
(二)理清工作思路。X镇既有农村组织也有城市组织。针对农村,作为流动员的流出地,农村组织要逐户进行排查,建立健全支部员管理台账,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加强与流动员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通过“群聊”的方式在群里开展员的学教育。针对城市,作为流动员的流入地,要建立网格化管理权限,将员组织关系与身份证、驾驶证和户口本挂钩,与各部门联合共同加强组织关系管理。将农村流动员管理与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相结合,将流动员纳入小区支部进行管理,让他们找得到组织,能参加组织的活动,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目前,我镇已建立小区支部8个。同时,针对流动员很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务工的现状,加大“两新”组织的覆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