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X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X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2x年农民人均纯收X元。今年2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X乡曾是X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X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xx年10月,X市在这个村举办了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xx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X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 ……略…… 画框、画具生产、颜料、画笔、油布批发销售等产业。
江家菜地:总面积3000余亩,以时令蔬菜、水果种植为主体,当地村民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同时以“休闲、劳作、收获”的形式吸引游客认种蔬菜,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成为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修身养性的良好生活方式。江家菜地还是许多学校的教育基地。
二、X乡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乡把文化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幸福梅林景区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在景区内打造“精品梅园”、“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主题梅园,建设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和咏梅诗碑,跳“花重锦官城”歌舞,饮梅花酒、梅花饮料,吃梅花糕和梅花宴,整个幸福梅林充满了浓厚的梅花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喜爱梅花的人观光休闲。荷塘月色景区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建设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或租用农房开设画廊、摄影室、雕塑创作展示室、乐器工坊、音乐创作室等,进行创作交流、作品展销,乐器制作展示演奏,形成了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艺术家聚集区和为一体的特色田园“艺术村”。
乡景区到处深深_着文化元素。每处景点、每个宅院、每个花圃、每条道路都是请艺术家、文学家再三斟酌起名。像“红花坞”、“梅花阁”、“绝对零度”、“坝坝鱼”、“岷山蕊园”等农家乐院名,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农居按照X西民居风格统一要求适当改造和点缀,不需大拆大建而是充分利用。在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景区,许多农户在自己的房屋墙上绘画来丰富景区环境。
乡在文化丰富、提高、创造生活的内涵中不断发挥和创造文化的外延,不仅注意从经济上投入,改单一、低档的农家乐为休闲、采风、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档田园旅游,而且注意引导多元文化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起了以农民为生产源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由政府和农民共同创造的农村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给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
(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强力扶持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在发展农村旅游实践中,乡逐渐形成了党委总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撑、农户主体的工作格局。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共炒一盘菜,各进各的油盐”的办法,相关部门牵头分别解决路网、通讯、引水、供电、供气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环境和服务功能配套问题。区、乡政府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明确旅游部门为牵头部门,对日常工作进行总协调;建立联席会制度,相互沟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乡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撬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1.21亿元。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使得农民资产增值,土地年租金由原来1500元/亩增加到20xx元/亩,小院租金由每年3万元升至10万元。一年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达3000多万元。建设完善了乡村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厕所、道路指示牌等基础设施。1500户有线电视终端用户实现户户通光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每个村建成了200平方米村卫生服务中心。
农房改造实行“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办法,临街经营农家乐的民俗户实行专业设计,原房屋主体基本不动,每户房屋的外面按照X西民居风格“穿靴戴帽”,进行装修改造。政府每平方米直补100元,主要是外墙、门窗、屋顶,每户约补1.5-2万元。对经营农家乐家庭购置的餐桌、椅子、床铺、遮阳伞等经营用具实行50%直补,每户约直补5000-10000元。农房通过改造(包括平房改成二层小楼),每户政府直补约2-3万元,农户内装修、平房改造约需投资5-15万元。通过改造调动农户积极性,吸引资金1.5亿元。房屋经过改造,一般经营3-5年即可收回成本,农户可不出户就业,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提高了生活水平。
乡在吸引企业投入建设、开发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探索。有许多企业家到此投资入股,发展连锁企业。如X市花乡花卉开发总公司总经理谢春蓉,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该乡第一个大规模温室,引进蝴蝶兰、鹤望兰、红掌等高档花卉,并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了一个高起点、多功能花卉科研开发、示范基地,公司还积极与广州维生公司商谈,落户X乡。资本、科技共同运作提升了花卉产业,该公司年产值目前达到5400万元,资产从成立时的100万元增加到了2780万元。
乡在景区内建有X唯一的大型鲜切花批发市场——高店子花木批发市场,除经营各种鲜切花外,还经营花卉包装辅材、花器、花肥、种子、园林机具等相关产品。市场日销售额40余万元,年销售额1.5亿元。市场现有花商、花卉公司150个,花农1200户,从事相关产业40余家,市场营销网络辐射全国30个大中城市。
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参与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乡发展花卉产业的同时,蔬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