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廉政党课: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

廉政党课: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推进“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根本保证。_总书记以高度忧患意识警示全党同志:“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这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点,深化群众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使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保持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途径

  党的性质宗旨不是确立下来就能自动永久保持,党的初心使命不会自然而然地践行持续,而是要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持续和强化。尤其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对此,我们党历来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_在领导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时,就创造性地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形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肇端。延安时期,我们党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七大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鲜明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并要求全党牢牢坚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基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新形势,我们党强调要警惕革命 ……略…… 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

  (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记群众观点,擦亮为民底色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党的七大上,_向全党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坚定地讲道:“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改革开放伊始,_警示全党同志:“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走进新时代,_总书记反复教育全党同志:“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他多次深情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以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感染和动员人民群众的生动故事,比如,中央苏区群众传颂的“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鱼水真情和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等。这些不胜枚举的生动事例一次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百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党仍然要依靠人民,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党的七大上,_指出:“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各个中央委员,各个领导机关都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正因如此,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并警告党内一些干部:“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_总书记曾引用这段讲话,教育党员干部:“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_这一重要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群众观点的根本问题——人民是主人,共产党是人民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如果共产党这个工具能够服务好、实现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人民就会将这个工具紧握在手中;反之,如果这个工具生锈钝化、残破不堪,甚至反过来伤害主人,那么这个工具就一定会被人民所抛弃。正如_总书记所指出的:“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

  (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深化群众感情,修炼爱民之心

  树立什么样的群众观,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和纲领的重要体现,而群众观具体表现为对群众的感情问题。_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使命感的人民领袖。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他深情地说:“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正因如此,“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才成为他终生的信念。

  群众观点是建立在群众感情之上的,“把群众当亲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早在浙江工作期间,_同志就指出:“情为民所系是基础,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他提出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大力倡导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分别是_同志的情怀感、雷锋同志的幸福感、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和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强调“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_总书记曾讲述父亲_的一段革命往事:“有一次,一位乡农会主席不慎扭伤了脚,痛得无法行走,我父亲就背着他一直送回家里。还有一次,有位群众家里娶儿媳妇,因为没人会写对联,就拿了红纸来找我父亲,我父亲立刻给他们写了五副对联。”讲完这段往事,他深情总结并谆谆教诲干部们:“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

  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党员干部要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若没有群众感情却宣称树立了群众观点,那就不是真正树立了群众观点;若没有树立群众观点却宣称对群众有感情,那对群众的感情就是虚假的。只有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孕育、培养炙热而朴实的情感,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三)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切实为民造福

  “_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早在大革命时期,_就向中国人民宣告了党的政治主张:“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建党百年之际,_总书记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情讲道:“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 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党史百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根本目的也是不变追求,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只有为了人民幸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