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市委办主任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中心组研讨发言 >

市委办主任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中心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党员干部立身从政的“生命线”。_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市委办主任,我深感作风建设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推动工作落实、服务发展大局的“金钥匙”。下面,我围绕“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三服务’工作新局面”这一主题,从三个维度谈认识体会。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以思想淬炼筑牢忠诚之魂

  (一)作风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回望百年党史,从延安时期“三三制”_建设到西柏坡“两个务必”的警醒,从“_赶考”的清醒到_的革新,我们党始终以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作风建设,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 ……略…… 须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高素质队伍,为服务市委工作大局提供坚强保障。

  二、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与深层诱因,以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尚未根除。调研发现,有的部门在落实市委部署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搞“材料政绩”;有的干部在服务群众时“脸好看、门好进,但事难办”,存在“中梗阻”现象;有的单位在督查考核时“重痕迹轻实效”,导致基层“表格满天飞、档案堆成山”。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把“做了”当“做成了”,把“痕迹”当“政绩”。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建立“督查问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搞形式主义的部门“一票否优”,让“务实功、求实效”成为工作常态。

  (二)担当作为精气神有待提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重任,有的干部存在“三种心态”:一是“守摊子”思想,认为“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宁可“不做事、不出事”;二是“躺平”心态,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难题“打太极”;三是“功利”倾向,干工作“算小账不算大账”,对急难险重任务“挑肥拣瘦”。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必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担当作为实绩档案”,对在招商引资、_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

  (三)纪律规矩意识仍需强化。从巡察反馈和信访举报看,有的干部在“八小时之外”放松要求,参与“酒局圈”“牌局圈”;有的单位在执行_精神时“打折扣、搞变通”,存在“吃公函”“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有的干部在服务企业时“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纪律规矩意识树得不牢,把“小节”当“小事”,若任其蔓延,将严重侵蚀党群信任基础,必须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廉政家访”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让“严管就是厚爱”成为共识。三、系统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实践路径,以实干担当开创工作新局

  (一)坚持教育引领,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把学习贯彻_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创新“五学联动”机制:一是“领导领学”,市委领导带头讲党课、作辅导;二是“专家讲学”,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党史专家授课;三是“现场教学”,组织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洗礼;四是“案例促学”,编发《作风建设典型案例选编》;五是“实践验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比如,我们组织干部到市信访局接访,推动解决“烂尾楼”处置、农民工欠薪等难题,让干部在“热锅上蚂蚁”的体验中锤炼作风。

  (二)突出实干导向,锤炼攻坚克难过硬本领。实施“三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开展“大调研”活动,建立“四不两直”调研机制,要求干部每年至少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二是推行“大督查”机制,对市委常委会决定事项、领导批示件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制度;三是创新“大服务”模式,建立“企业服务日”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