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污染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准确把握污染防治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检验
(二)清醒认识污染防治是推动住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深刻理解污染防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
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一)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净天行动”
一是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标准规范
二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水平
三是压紧压实各方主体责任
(二)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清水润城”工程
一是加快补齐收集处理设施短板
二是强化污泥安全无害化处置
三是探索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
(三)深化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净土守护”计划
一是全面提升分类投放收集效能
二是加快完善分类转运处理体系
三是强化设施运营和环境监管
(四)狠抓施工噪声污染控制“静音护航”举措
一是强化源头预防和过程_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
三是畅通投诉举报和纠纷化解渠道
(五)推动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建引领”战略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二是推广应用绿色建造方式
三是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三、强化担当作为,凝聚合力确保污染防治任务落地见效
(一)健全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
(二)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三)锤炼过硬,务求工作实效
……
分管副市长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和_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和、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查找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住建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污染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_深刻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污染防治工作的属性和民生价值提供了根本遵循。住建领域是污染防治的重要阵地,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增强做好污染防
……略……
向的住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深刻理解污染防治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住房、设施、人居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住建领域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居住、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工地扬尘、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噪音污染等问题都是群众反映强烈、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为重点,聚焦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堵点,拿出硬招实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_强调,“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为我们指明了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面对住建领域污染防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务求实效。接下来,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部署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措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一)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净天行动”。一是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标准规范。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推行标准化、精细化扬尘_模式。强化土石方施工、拆除作业等重点环节的扬尘_,推广使用高效抑尘设备和技术。二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水平。全面推广使用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规模以上工地安装联网全覆盖,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深化监测数据应用,建立监测、预警、通报、查处联动机制,实现精准溯源和靶向治理。整合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移动等手段,构建“人防+技防”的全天候、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非现场监管效能。三是压紧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监理单位监督责任以及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扬尘污染防治信用评价体系,将扬尘_情况与企业资质、招投标、评优评先等挂钩,实施联合惩戒。加大检查力度和频次,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二)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清水润城”工程。一是加快补齐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提标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不足、老旧管网渗漏、雨污混错接等问题,全面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和处理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减少合流制溢流污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二是强化污泥安全无害化处置。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推广采用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焚烧等先进技术,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健全污泥从产生、运输到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确保污泥得到安全、规范处置。三是探索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原则,积极推动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杂用、生态补水等领域。结合城市更新、道路建设等,有序推进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三)深化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净土守护”计划。一是全面提升分类投放收集效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惯。完善分类投放设施布局,优化收集站点环境,配齐配足分类收运车辆,坚决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健全社区、街道、区县三级联动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分类实效。二是加快完善分类转运处理体系。合理布局建设压缩转运站,升级改造现有转运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加快推进焚烧处理能力建设,缓解填埋处理压力。规范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强化_垃圾安全处置,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分类处理系统闭环。三是强化设施运营和环境监管。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聚焦渗滤液、焚烧飞灰等处理难点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