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和美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就“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课题,先后前往X省X市、X市和X省X市、X市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在我市X市、X县、X县通过深入走访、开展座谈等方式进行专题调研,并对上述三个市县中的9个村、30家农业企业、90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
(一)X农业产业化优势
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立足富硒资源和生态优势,以生猪、茶叶、魔芋、核桃、渔业、蚕桑六大主导产业为引领,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2x年,X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3.86亿元,增长3.0%,增加值186.69亿元,增长3.2%。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各县都确立了主导产业,并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推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全市茶园面积112万亩,居全省第二位;魔芋种植面积83.67万亩,占全省60%、居全省首位。
3.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83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8家,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带动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比如,镇坪县友谊村万亩黄连基地通过返租倒包等方式,提供务工岗位140个,实现了 ……略…… 业化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启示
(一)注重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设施装备创新、生产组织创新,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化、数字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从单纯提高产量向适应市场需要转变;从提高产值向提升效率转变;从扩大投资向提高投资效益转变,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注重以资源禀赋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做好规划引领,持续加大农业产业政策扶持,给农业企业和家庭经营户以稳定的预期。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多维度出发,有效延伸“产业链”。在生产环节将农业的边界拓展到更广范围、在营销环节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体验营销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在资源利用环节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等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
(三)注重以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推进标准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同国标和地方标准相衔接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助力优质品牌不断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和执行标准,加大对企业标准化加工体系的政策扶持,加强质量检测_,整合产品和品牌。还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和分工参与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四)注重以“农业+”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挥农业“1+2+3”的“加法效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加强产业之间的对接,畅通农产品生产、销售、供给渠道。注重在保护和传承中开发“土特产”文化价值,挖掘农村生态新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五)注重以发展眼光承接城乡产业转移。立足乡村、着眼县域,建立县、乡、村产业联合发展体系,做好农产品加工体系布局,把直接服务种养殖的初加工项目在村里布局、有一定规模的加工项目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县域工业园区聚集,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新动能。出台政策、优化服务、搭建平台,积极引进培育“农创客”下乡,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
三、X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基地建设,打牢农业产业基础。一是进行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多规合一”的规划引领,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聚焦“6+X”等优势特色产业,从生产端、供给端发力,推动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建设。二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要立足于解决粮食基本自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动能。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产销一体化经营。
(二)强化主体培育,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聚焦农业产业链布局,突出新型主体培育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园建设格局。二是培育和发展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关键企业在设施、科技创新方面发展,鼓励支持“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构建以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产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元互补的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水平。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推进“三变”改革,盘活现有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推广股份合作、主导产业带动、委托经营、社区共建等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保险,加快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三)强化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始终坚持用“两山”理念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推进生态农业认证,向市场充分展示农产品的绿色、生态价值。二是实施品牌质量引领战略,打造核心品牌。以提升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核心品牌为牵引,实施“富硒+”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实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大产品推广和营销,不断提升“X富硒茶”“X汉水鱼”“X魔芋”等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创响一批“土字号”品牌,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可追溯管理机制。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农业投入品追溯、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四)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一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以智慧农业为抓手,建立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好紫阳数字茶园、汉阴数字渔业等项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