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全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通报 >

全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通报

   自全市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的决策部署,以“零容忍”态度向围标串标、资质造假、违法转包等顽疾亮剑。通过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部分深层次问题仍需持续攻坚。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锚定目标、精准发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专项整治启动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制度完善为基础、以监督执法为抓手、以技术赋能为支撑,全力推动招投标领域秩序持续向好。通过多方联动、重拳出击,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蔓延势头,为营造公平竞 ……略…… 市统一的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累计完成线上招投标项目1200余个,节约交易成本超5000万元。建立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行为进行动态管理,将信用信息与市场准入、资质审批等挂钩,推动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环境。

  二、正视问题、剖析根源,清醒认识整治工作复杂性

  尽管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招投标领域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部分问题呈现隐蔽化、复杂化趋势,深层次_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违法违规行为仍有发生,隐蔽手段更加多样。部分企业规避监管的手段不断翻新,通过“陪标公司”轮换、“阴阳合同”签订、虚拟业绩包装等方式实施围标串标。一些违法转包分包行为由“显性”转向“隐性”,通过内部协议、挂靠合作等方式逃避监管。今年以来,在已查处的案件中,涉及新型隐蔽违法手段的占比达35%,监管难度持续加大。

  (二)部门协同存在堵点,监管合力有待增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部分区县尚未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在案件线索移送、证据固定等环节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电子招投标平台与行业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实现数据互通,导致部分项目监管存在盲区,影响整治工作整体效能。

  (三)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别单位对招投标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招标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评标标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信用评价体系应用范围较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尚未完全落地。部分项目标后监管流于形式,对企业履约情况跟踪检查不及时,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明确方向、持续攻坚,推动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全市上下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治理,推动招投标领域秩序根本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执法力度,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开展新一轮专项执法行动,聚焦交通、水利、房建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围标串标、资质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案件协查机制,对重大复杂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形成打击合力。同时,完善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和企业参与监督。

  (二)深化协同联动,提升监管整体效能。优化部门间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招投标领域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电子招投标平台与行业监管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