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区委副书记在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5年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区委副书记在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5年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5年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动员全区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贡献力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牢记“国之大者”,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感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践行_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8%,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_;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完成造林绿化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3%;绿色发展动能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4.2%。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_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

  (一)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国家层面看,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被纳入 ……略…… 绿岛”项目。具体措施包括:对全区12家钢铁企业实施烧结机头烟气循环改造,安装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装置,确保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低于5、20、30毫克/立方米;在建材行业推广低氮燃烧技术,完成50条生产线脱硝改造;建设3个共享喷涂中心,集中处理周边企业VOCs排放,配套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数据实时联网。二要突出科学治污,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试点开展臭氧激光雷达走航监测。计划投入3000万元,在城区布设10个微型空气监测站,在重点区域架设2台激光雷达,实现3D立体扫描;开发大气污染溯源分析系统,整合气象、交通、企业排放等数据,建立污染源指纹图谱,实现5分钟快速响应、1小时精准溯源。三要突出依法治污,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建立“环保+公安+检察”联合执法机制,对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行为顶格处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推行“环保信用评价”,将企业治污表现纳入征信系统,与信贷、评优等挂钩,形成高压震慑。

  (二)实施“碧水攻坚”行动,绘就河湖安澜的美丽水画卷。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构建“源头_—过程阻断—末端修复”的治水闭环。一要强化源头治理,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全区58个入河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整治,安装智能闸阀和视频监控,实现污水“不入河、不进湖”;建设生态拦截沟渠20公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农田面积超10万亩,减少化肥使用量15%;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建成3个区域性处理中心。二要强化系统治理,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建设生态缓冲带。针对城区黑臭水体,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重建水下森林;在农村河道推广“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种植挺水植物12万株;对重要水源地实施生态搬迁,拆除周边建筑5万平方米,复绿岸线8公里。三要强化智慧治理,建成“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整合水利、环保、市政等部门数据,构建水系BIM模型,实现管网病害智能诊断;安装液位计、流量计等设备300套,搭建排水管网GIS系统,实现“一张图”管理;开发“河长制”APP,群众可随时上传问题,48小时内处置反馈。

  (三)实施“净土保卫”行动,筑牢安全健康的美丽大地基。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_”,构建“筛查—修复—利用”的土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一要严控增量,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准入联动机制。完成全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对30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调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推行“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要求土地开发前必须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否则不予办理规划许可。二要消减存量,完成重点污染地块修复,推进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治理。对化工园区3块污染地块实施“原位热脱附+化学氧化”修复,治理污染土壤15万立方米;在废弃矿山推广“生态修复+光伏发电”模式,完成4个矿坑生态修复,建设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0兆瓦。三要拓展价值,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整治等项目,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新增耕地800亩;在郊区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农场,推广“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有机肥”循环模式,打造“零废弃物”示范基地。

  (四)实施“生态修复”行动,构建山水交融的美丽生态圈。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构建“廊道贯通—系统修复—文化赋能”的生态保护格局。一要打造生态廊道,推进“三山五园”绿道连通,建设口袋公园。投资2亿元,建设20公里环山绿道,串联青龙山、凤凰山、栖霞山,植入智慧步道、生态驿站等设施;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50个,配置座椅、健身器材、智能灌溉系统,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二要修复生态系统,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对湿地实施“微地形改造+水生植物配置”,恢复湿地功能区1200亩;在山区推广“近自然经营”模式,完成森林抚育3万亩,补植乡土树种10万株,打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三要培育生态文化,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举办生态文化节。依托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等场所,建设10个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生态探秘”“污水净化实验”等课程;每年举办生态文化节,开展观鸟比赛、自然笔记大赛、低碳婚礼等活动,让生态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五)实施“绿色转型”行动,走出低碳循环的美丽发展路。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构建“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全民参与”的绿色发展体系。一要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两高”项目准入,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建立“两高”项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