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X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组建调研专班,围绕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形成以下报告:
一、我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X市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市职高和市技工学校承担。X市职高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X省“512”工程学校、X市中职管理示范校。学校占地150亩,核定编制150人,现有教职工151人,从学历看,研究生6人,本科145人;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教师37人,中职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50人。学校已开设信息技术、电子、机械、财经商贸、农学、汽修等六大类10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700余人、45个教学班。X市技工学校是20xx年经X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X省技能培训定点机构、X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技师3人、中级工1人。学校已建成机械加工、汽车修理、数控加工、电动缝纫、钳工、电气焊六个实习车间和电工电子、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实验室、计算机 ……略…… 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职教的认可度,鼓励家长进企务工、鼓励学生高职毕业后留乡就业创业。做实跟岗实习。重点强化与X、X、X等本地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高二学生到本地企业跟岗实习1-2周,强化技能培训,把课堂搬进产业园区、车间,提高学生对我市企业的融入度。202x年以来,累计到企业跟岗实习300余人次。做实顶岗实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每学期组织高三学生到合作企业动态顶岗实习,推进校企合作良性互动。做实产品代工制造。以我市消费电子、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生产制造,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技能人才。
3.主动融入,专业设置日益优化
一方面,做特优势学科专业。坚持实用型导向,依托X职高教学资源和经济开发区企业资源,面向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农学、电商等实用型特色专业培育。目前,已建成电工实训室等各类专业化实训室28个,多名电子和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生在X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另一方面,“三聚焦”开展技能培训,即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电子、焊工、纺织、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专业培训,缓解企业“用工荒”;聚焦中心大局,将培训班开到镇村社区和田间村头,送技能到“家门口”,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聚焦市场需求,适时开设电商、短视频制作、家庭服务业、“一老一小”护育等专业,不断丰富新业态,提升我市农文旅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培训近10000名育婴师、20xx名按摩师、1000名护理员,1500多人次完成短视频拍摄剪辑、抖音运营、直播带货等专业培训,为我市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推介力度不够,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长期以来,受“重文轻技”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学校、家庭都不同程度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重普教、轻职教”,认为职校招收的学生是“淘汰生”;学校“重文化课教学、轻实践实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家长“重学历、轻技能”,认为上职校只能当“打工仔”,宁愿出高价上私立高中也不选择职教,导致部分职校学生很无奈,甚至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二)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不到位,难以形成合力
市职高是公益II类单位,隶属于市教育局,以升学为主,大部分学生参加技能高考后升入大学。随着每年中考考生人数持续增加,目前市职高即便在不考虑化解大班额、在实施基本保运转的情况下,专业教师缺口达20多人,难满足基本的“有学上”的需要。市技工学校是公益II类单位,隶属于市人社局,以就业为主,符合条件的学员技能培训结业后自主择业。受_机制所限,虽然已整合两所学校组建了X市职教中心,但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共同育人成效不明显
企业担心增加投入,全程参与教育不够,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匹配,课程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加之缺乏政策、制度保障,目前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项目拉练、订单业务为主,多停留在表面,还没形成共建共享的格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制度约束和保障,引企进校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引入渠道不畅;二是企业“有单即开工、单多就加班”,用工时间和用工量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常态化开展全员顶岗实习;三是有的企业为了赶进度,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家长、学生意愿不强。
三、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擦亮职业教育X品牌,力促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引导转变观念,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一是营造舆论氛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大对《职业教育法》的普及,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就业优势,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二是强化正面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让文化课学习相对困难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发挥自身特长。引导社会转变职业教育的观念,破除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壁垒,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三是转变教学观念。职业学校、教师要因人施教,切实践行“以课堂讲授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过硬技能本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二)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努力打造新的职业教育品牌
建议以市职高为主阵地,构建多元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努力打造区域一流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品牌。支持市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