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提升 > 写作技巧 > 经验交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

经验交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X区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抽调选拔政治过硬、功底扎实、业务精湛的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思政课团队,创新推出蓟运河畔的“大思政课”品牌活动,突出“严、新、实”三字,让思政教育“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育引导广大宁河学子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蓟运河畔的“大思政课”品牌活动被《天津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突出“严”字 力争“出品”即“精品”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坚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自觉把思政课作为学校思想 ……略…… 说话、文化说话,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话语、直观生动的方式让思政课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二、突出“新”字 实现“入脑”又“入心”

  思政课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只有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注重创新教的方法、讲的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理论悟思想的积极性,推动理论入脑又入心。

  对话式,增强课程吸引力。宁河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涌现出了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于方舟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围绕把这些英雄人物、红色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思政课教材,依托于方舟故居、重走方舟路等教学点位,充分借鉴当下最为流行的“穿越剧”手法,设置“如果把时钟的指针拨回百年前,你遇到了革命先辈于方舟,有什么想对他说的?”等互动话题,以历史再现、古今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刻感悟,让信仰的种子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问答式,增强课程参与度。坚持以学生为思政课主体,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的母校,授课老师与学生通过开展“作为于敏院士的家乡人,很多同学都对他的事迹耳熟能详,下面谁能给大家讲讲你对于敏院士的了解呢?”“老师,于敏爷爷为什么要隐姓埋名28年呢?”等话题的“问答式”交流,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在一问一答中一同追忆院士风采,激励他们传承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砥砺了报效祖国的意志和决心。

  体验式,增强课程感染力。感同身受才能入脑入心。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好传承好,带领学生走进天津市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千年古镇东丰台,开展体验式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东丰台木版年画博物馆等,讲述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独特魅力,并邀请学生观看和参与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零距离感受体验民间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进一步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突出“实”字 推动“落地”更“见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始终坚持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思政课的重要使命,推动思政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更见行见效。

  因材施教,创作“多元化”作品。思政课要取得实效,就要尊重学生_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创作推出《丹青才女 画史丰碑》《壮游天尊阁 千年古刹话神奇》《悠悠蓟运河 佳酿醉津门》等系列思政课程,《官话字母 教育救国》荣获“202x年天津市思政课教师‘拿手一课’展示交流暨‘祖国,你好’天津市大中小学精品思政课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通过历史、实践和科技的整合放大,切实把思政课讲准讲深讲透讲活。

  与时俱进,课程“动态化”更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时俱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推出原创思政话剧《于敏》《于方舟》,以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