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荣幸代表县委作“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典型发言。2025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干部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为目标,创新实施“铸魂、提能、砺为、正风”四大工程,推动全县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在2025年度全市综合考核中,我县营商环境评价、群众满意度等6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8项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具体做法: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能力作风建设的根基
(一)以“五学联动”机制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建立“县委领学、党委促学、支部研学、党员自学、实践验学”五级联动机制,县委常委会带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4次,专题研讨12次,系统学习_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县委书记带头撰写《以能力作风之变聚高质量发展之势》理论文章,获《求是》杂志转载。创新“干部夜校”模式,每周四晚开设“ ……略…… 受群众监督。建立“红黑榜”制度,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实行“月评比、季考核”,2025年发布“红榜”单位24个、“黑榜”单位6个,对3家连续2次上“黑榜”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县重点工作季度考核排名从全市第6位跃升至第2位。
二、突出实战导向,锤炼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一)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开设“双招双引”“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800人次。其中,“双招双引”班开设“产业链招商”“资本运作”等模块课程,邀请苏州工业园区原招商局长现场授课;“乡村振兴”班组织学员到浙江安吉、江苏华西村开展案例教学,形成调研报告。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_、征地拆迁等“吃劲岗位”锻炼,建立“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一对一”指导。抽调30名科级干部参与沿江高铁、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攻坚,实行“专班+例会”模式,每周调度进展。2025年,在全省重大项目观摩中,我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以“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获评第二名,项目专班负责人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副县长。
(二)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盘活僵尸企业、清理闲置土地”三大攻坚战。县级领导包案化解10年以上信访积案12件,如县委副书记牵头化解某企业职工社保纠纷,通过“资产抵押+分期支付”方案,终结持续15年的信访案件。盘活僵尸企业8家,其中原纺织厂通过“破产重整+招商引资”模式,引入年产30万锭智能纺纱项目,带动就业800人。清理闲置土地1200亩,特别是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成功处置某破产企业1.2亿元债权债务,引进智能家居项目,实现“腾笼换鸟”。2025年,全县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提高至12万元,增长35%,相关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刊发。
(三)推行“一线工作法”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干部联村、党员联户”机制,32名县级领导包联12个镇街、100个重点村,1.2万名党员联系12万户群众,实现“村村有领导包联、户户有党员联系”。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制作“连心卡”12万张,收集问题2300个,解决率达98%。如针对偏远山区就医难问题,协调县医院开设“流动诊疗车”,每月进村服务。在抗击2025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全县党员干部组建“党员突击队”136支,冒雨转移群众1.2万人,连续奋战72小时抢修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48处,实现“零伤亡、少损失”,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报道,兄弟县区纷纷来我县学习防汛救灾“党员包保责任制”经验。
三、强化监督执纪,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建立“全周期管理”监督体系。制定《干部作风建设“负面清单”》,明确“庸懒散慢浮”等5类20项禁令,对“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量化界定标准,如规定“对群众诉求超3个工作日未回应”即视为“慢作为”。创新“嵌入式”监督模式,向重大项目、招商一线派驻监察专员12名,对15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贴身监督”,通过列席项目例会、审核资金拨付等环节,发现并整改招标不规范、监理履职不到位等问题23个,挽回损失870万元。建立“作风建设直通车”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张贴监督二维码,群众扫码可实时上传照片、视频评价干部作风,2025年收到投诉126件,通过“红黄蓝”三色督办机制,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3.5天,满意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