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战略部署,总结前期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培训成果,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确保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高质量完成。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级林技站(种苗站)站长、林业技术骨干,以及承担具体收集任务的工作人员。刚才,X县、X区和市林业技术工作站的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发言,内容详实、措施具体,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对照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需求
林草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基础。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我国现有林草种质资源种类超过2万种,其中不乏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珍稀物种。从全国生态格局来看,林草种质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升森林、草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在202x年省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时,拥有丰富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林区,土壤侵蚀 ……略…… 是我市珍贵的生物文化遗产。做好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能够及时抢救和保护这些濒危的生物文化资源,避免珍贵种质资源的流失和灭绝。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基地,将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可让子孙后代更好地了解我市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总结工作成效,客观分析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现状
(一)前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启动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以来,全市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组织保障有力。成立了由市林业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市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技术培训扎实。5月28日至30日,市林业局举办了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培训班,邀请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进行授课,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30余名林业技术骨干和具体收集任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参训人员通过学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技术规程、操作演示采集系统及App等,掌握了种质资源收集的技术要领,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三是资源普查有序开展。各县(区)按照工作部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山区、林区、草原等区域,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个乡镇、个林场的资源普查任务,初步摸清了类林草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了资源普查档案,为后续收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和人员对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重造林绿化、轻种质资源保护的倾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虽然开展了技术培训,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人员对种质资源收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掌握不够熟练,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采集样品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资金保障存在缺口。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涉及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部分县(区)存在资金配套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必要的设备购置、技术培训等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制约了工作进度。四是部门协作不够紧密。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涉及林业、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整体效能。
三、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
(一)总体目标与时间安排
根据国家和省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总体目标为:全面完成市域内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建立完善的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林草种质资源X份以上,基本实现对我市林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时间安排上,202x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建立资源普查档案和数据库;2025年6月底前,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的种质资源采集工作,建立市级林草种质资源库;2025年年底前,完成种质资源的整理、鉴定和评价工作,形成全市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二)重点任务与工作措施
1.深入开展资源普查:各县(区)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按照《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要求,对市域内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林草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重点调查珍稀濒危物种、乡土树种、特色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范围、生长状况、种群数量等信息,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种质资源的变化情况。
2.规范开展种质采集: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采集计划。严格按照采集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开展种质资源采集工作,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采集过程中,要做好样品的标记、记录和包装工作,建立详细的采集档案。同时,要加强对采集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采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3.加强种质资源保存:加快推进市级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和设备,建立标准化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对采集到的种质资源,要及时进行整理、鉴定和入库保存,采用低温保存、离体保存、基因保存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种质资源的遗传完整性和活力。同时,要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研创新。
4.强化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